服装是为人体设计的,深入地了解人体体型和人体活动特点是学习服装的重要入门课。
普通人眼睛里的人体仅仅是一个血肉之躯,作为一个专业的服装制板设计人员要学习的是人体的比例和人体的轮廓构造特点。
人体的比例是指人体各部位长度和人体各部位胖瘦的关系。譬如:身高和手臂长之间的关系,胸围和腰围之间的关系等。
人体的轮廓构造特点是指人体体表的起伏变化的一定结构规律。特别是对人体着装起着很大制约的人体重点部位,如人体的肩部、颈部、背部、胸部等相对划分成的许多重点部位的外形特点及其骨肉运动肌理特点。
了解人体,是因为服装必须满足人体两大功能要求:第一,服装必须满足美化人体的功能;第二,服装必须满足人体运动性的功能。
服装是为了美而产生,服装是因为美而为人们所喜爱,服装是为了更美而发展。但不符合人体穿衣需要的服装美是无法想象的。服装的产生、发展永远都是以人体为前提的,再美的服装,如果不能符合人体的穿着要求都是没有作用的。
服装不是对人体外型形状的简单复制,而是对人体复杂的外形轮廓的简化、平整化及打扮、修饰等。服装要按照人体制作,而又不能完全等同于人体。
人体体表是十分复杂的,我们不借助专业器械就只能进行一般性的测量。见于此,如果不借助于专业人员的大量研究成果,就很难从整体上对人体进行准确把握。
人体是服装结构之源,但对于普通学习者抛弃服装结构图样而单纯去搞什么人体研究却完全没有必要。
何谓高级制板技术?
许多人都认为:高级服装技术应该是能满足复杂服装款式变化,能在结构上推陈出新和不断创新,并能随服装潮流的变化而变化的服装技术。到底怎样下断语?我觉得必须从关注两个属性入手:一是在结构上必须能自如变化,千变万化,随心所欲;二是在细部结构处理上要十分到位,匠心独具。总括起来,只有不讲死的结构,运用灵活,“不死板、善变化”的服装技术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级服装技术。
大千世界,众彩纷呈,服装天地,琳琅满目,潮流变化,滚滚不息,此时此刻,感慨?疑问?郁闷?有多少人在苦苦地寻找便捷的途径,想成为一名服装制板高手。但成为高手的道路不可能是便捷的,学习往往是零碎的,是长期的,特别是服装制板方法的学习,更有如剥蚕抽丝,非常地细碎!从那里剥蚕?从哪里抽丝?怎么样才能不至于在头绪众多的学习中迷失道路?
只有一个真正有用的方法,哪就是——全面地、系统地进行一次甚至于数次的不懈学习!
服装制板难吗?作为一门实用技术,有它自己的复杂性,也有它自己的规律性,能抓住本质的东西,就能很快抓住关键,就能学得明白,做得顺利。关键在于学到本质,学到规律,学到原理。重要的是从源头学起,那么就能省时省力,不感觉困难。许多初学者是从一件一件的服装款式学起,学会一些比较确定的东西,这固然很有必要,而且很传统,但在结构变化上往往不灵活。学习了一件一件服装的款式裁剪,掌握了服装的一些要领,就要开始学习更深层次的结构规律和结构原理,从而学会结构变化,才能最终解决结构方面的疑问,才能渐入技术佳境。
我国服装工业化生产起步比较晚,服装制板技术正在经历由传统的裁剪方法向更高更好的方法转化的阶段,在此期间,许多服装界的知名人士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意的技术方法,确保了我国在服装技术上能与世界接轨,甚至能走在世界前列,基本满足了国内服装发展的需要。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我国在服装技术方面的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我国在服装标准的制订上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在服装科技研究上的力度需要进一步的加大;特别是需要在服装技术上去除糟粕、去伪存真,辨明正误!
总之来说:我们正处在打破服装制板旧体系,建立和完善新体系的非常阶段,没有完美无缺,没有尽善尽美,服装制板技术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上升阶段,中国服装技术体系的建立完善尚需假以时日!
当此时,技术混乱是再所难免的。特别是我们已经有了许许多多的教科书涉及结构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其中谈到的相近或者相异的结构设计方法可谓方法不一,数不胜数,就算行业中的专家对其中细节的差异和变化也有点手足无措,对于结构设计的初学者更是无从下手。我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由于实际工作经验不足,被本来很简明却被复杂化了的东西弄得很痛苦;而一些学生基本的知识都掌握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制不出好板型;一些学生反复地学习各种制板方法,一个老师教一套方法,最后很多混同在一起,走了很大的弯路;有人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制板师,必须有六个方面的素质:
一是要掌握比例裁剪方法,但不是完全照搬照抄传统的比例;二是要精通服装原型,打好服装原型的底子;三是要学习欧洲板型,吸收欧板原型的精粹,与亚洲板型互为引证,为我所用; 四是要熟知服装工艺,在服装制板中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把制板与实践结合起来; 五是要化大气力研究人体比例和国家服装标准,做到通晓规律、善于变化、善于运用;六是要把握市场行情和服装变化潮流,及时调整结构设计理念,使板型与市场需要接轨。
真正是语重心长的教诲!但这样学习下去,何年何月才能在服装这块天地里分一碗粥!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制板”学什么?这必须明确。上述六大素质的要求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比例裁剪方法是大家常用而且一直在用的东西,不了解就难于了解中国服装的全局,就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就没有横向可比性;学习服装原型,是打好服装基础,掌握服装与人体关系,确立服装基础造型的关键,是所有有志于学习服装制板技术者的首选;学习欧板是对亚洲板型的补充,各种板型互为利用,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复杂的人体与服装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而熟知服装工艺又是服装学习的另外一个重要基础,是正确把握板型细节,正确处理制板与缝制关系,提高板型质量的重要途径;细致而具体地研究人体结构比例,全面掌握服装号型标准是提高制板标准化程度的必要保证,那么把握市场行情变化和市场潮流走向,才能使我们的板型反映大众的需求,反映市场的需要。所以,学习制板是多元性和综合性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可以不断提高和不断加强的过程,需要制板师们去不断的追求,在动态中学习,在动态中提高。
任务是多方面的,要求是多层次的,但是,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特别是刚刚开始学习服装制板的人,不可能一个方面、一个方面的入手学习。虽然,许多大师根据自己多年经验积累,总结出了很多值得信赖的制板方法,值得我们反复参研领会。
但是,言出各家,怎么可能一家一家挨着个去学习呢?
值得肯定地说,每一种方法都是我们服装大家庭的瑰宝,是大师们对服装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结果,但公允地讲,我国服装事业任重道远,融合每一点长处,才能使我国服装事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才能使学习者掌握服装技术全貌,全面获取系统知识。所以,学习中必须注意斟别莨莠,用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哪些方法是全面地反映服装的本质,具有可信性;看哪些制板方法还存在不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要注意研究所学制板方法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才是可用的,等等。
事实上,方法不对,学习是要走弯路的。在这里举一个例子以说明问题,例如:在服装肩斜问题上,我国服装界意见不一:一些人赞成用常数定落肩的方法,有的把女装前落肩定为4.5cm、后落肩定为4cm;而有的资料上动辄推荐更大的落肩,把女装前肩斜定为6cm,后肩定为5cm;还有一些采用胸度法确定,根据胸围大小计算出落肩值;而一些人则强列建议用角度确定的方法,认为采用落肩的方法不科学,特别制定出15:5、15:6的角度确定方法,但后来又出现15:6、15:6.7的确定方法,当然这些方法都是为了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而提出来的,都是解决问题的一些特定方法,是肩斜不同变化状态下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无疑都是很有价值的,有些问题可能用这种方法解决比较好,而有些问题可能用哪种方法解决比较好。但令人头疼的是:你总得说一个原因啊!这些不同的方法,大小不同,方法不一,出处原因和出发点不是很明晰,使初学者一头雾水!本来就不是很复杂的“肩斜确定问题”就这样被搅糊涂了,怎么学习?怎么掌握?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就要重于寻找规律:首先要弄懂服装肩斜度与什么因素都有关系?在制板中最基本的制板方法是什么?寻根索源,弄清与之关联的所有因素,譬如:后肩省、胸省发生变化后,肩斜度应该怎样连动变化?等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认识肩斜的确定规律,才能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掌握正确的结构。所以我建议大家有了一定的服装基础后,学习一定要从源头开始,从还没有参杂款式特色,没有被款式掩盖的“基本结构”学起,去寻找服装结构的本质,从根本出发解决形形色色的结构问题。
这就要涉及到服装原型这个重要问题了。
什么是服装原型?服装原型是符合人体基本穿衣要求的、没有款式特点的最基本的服装纸样。而这个最基本服装纸样结构的最初是通过人体调查、立体裁剪和反复试样得到的。
先是选定一系列的体型作为研究对象,选用特定的布料,在人体上直接进行立体剪裁造型,然后一边缝制一边调整,反复对比,反复综合,当然还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改进和长期的使用调整,最终确立出一种纸样——这种纸样:胸围肥瘦合宜适度,各种比例塔配得恰到好处,其效果是一般立体剪裁难于企及的,是立体剪裁的最佳结果。用得到的这个纸样,作为服装制板的模板,也就进一步确立了服装和人体之间的基本关系,根据这个关系去进一步处理不同款式的服装纸样,从而又发现和发明了采用这种纸样进行服装结构变化的基本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所需要的服装原型和原型制板方法就这样诞生了。
有了原型,服装每一个部位的裁剪就都有了根据。有了这个根据,我们也就不会发生服装技术上的混乱!
不过遗憾的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自己的服装原型,我们只能借用别人的原型。原型制板方法,这在国外已经有非常成熟的体系,而在我国才仅仅是开始,近年来越来越被服装界人士看重。虽说如此,日本文化式原型由于创立得早,经过许多次修订,日本人体型与中国人体型很接近,我们完全可以借用。原型这种方法的好处可以说那么许多条:
一是解决了服装加放量的确定问题。原型的加放量是一个最可信赖的参照,它通过立体试样,反复修正,几易其稿而得,又经过长期试用而确定下来的,非常好的符合了理想人体的基本穿衣要求,基本解决了立体裁剪中的量化处理难题;
二是较好地解决了平面制板中的立体塑型问题。由于原型是立裁和试样的结果,其省道处理、领口、肩、袖都直接从人体获得,并反复校对,使制板者在制板时能够通晓服装与人体之间的基本关系,有了可以信赖的立体见之于平面的参照,使他们一边对照原型,一边画制纸样,很容易、很直接、很量化地在制板中全面与人体对比,形成紧密联系人体的制板方法,提高了制板速度,也提高了制板质量。
三是给平面服装结构设计提供了一个源头。服装结构应该以人体为依据,但是人体是实体,不是服装,不能直接作为服装结构的源头,只能作为间接的源头!直接的源头只能是作为人体着装基础反映的原型纸样。原型纸样总结抽象出服装结构的一般规律性,形成平面的表达方式,能直接为平面结构设计所用。有了这个源头,就能解决复杂的问题。
有些人说,学习原型是初学服装者的入门课,这话不假,从学习原型入手是从根本开始学起,但学习原型不单是入门课,也应该是想深入学习者的高级课,是技术获得极大提高的重要保证。
那么就让我们从原型开始我们的学习吧!
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制板呢?是偏重于“立体裁剪”,还是偏重于“平面裁剪”方法?
这主要是一个认识问题。
制板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平面的纸样”。不管是“立体裁剪”,还是“平面裁剪”,都是为最终取得 “平面纸样”而进行的。对此,品牌服装公司的制板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的一般制板程式是这样的:
原型的创制是一个从表象中抽象一般规律的过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长期工作。特别是原型创制初期的准备中,对人体进行的测量调查是创制原型的基础。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原型,但由于与日本同属东亚地区,一衣带水,人体体型特别相近,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所创立的文化式服装原型传播到我国后,很快被服装界人士接受,使我国传统的裁剪技术得到了发展,也极大的推进了我国服装原型的创制,并在我国传统裁剪技术的基础上创立了许多新型的裁剪方法,如母型裁剪、基型裁剪等,并使我国传统的胸度式裁剪方法由老比例法向新比例法转化。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变革中,一些人对于习惯了的方法死守不放,一些人则迅速的顺应变革,吐古纳新,从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各种持有不同观点的书籍层出不穷,给读者增添了喜悦,增加了亮点,但由于观点太多也给读者带来了混乱,特别是一些作者对著述不进行充分的论述,其观点没有充分展开,留下了很多疑问。这样一来就有好多问题解决不了,使得大家都在寻找答案!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方法产生呢?不是别的,正是因为大家都在寻找答案,大家都想很好地解决一些困绕已久的问题,从而纷纷争鸣,踊跃研讨,但解决问题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从而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第一、主要受传统裁剪方法的拉动,大家总想把外部取得的原型用我国的比例裁剪方法进行改造,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裁剪方法,这样自然而然地受到其极大地影响,从而创制出一系列的比例裁剪方法,也涌现出了一些极具成就的导师们。不管说什么,我们现在没有自己的“完整意义”上的真正的原型,原型的创制有待于各位的努力,有待于国家的重视。不过虽然没有自己的服装原型,由于日本人的人体和中国人的人体非常接近,我们完全可以借用日本文化式原型来进行制板。另外,不管怎样创制,原型的基本板样“永远”都会非常接近,日本文化式原型创制早于我们,与其基本纸样接近的原型,不管修订了哪些地方,我们也应该把它叫着“日本文化式服装原型”,这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
第二、苦于原型裁剪方法的先期理论不足,在制板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不得不进行变通改造,心得不同,变通处理的方法便有差异,这样不同的观点便产生了,一些很有体会的导师们开始他们的置疑,有疑问就有创造,这期间应该说是硕果累累。
第三、一些制板师痛心于我们没有自己的服装原型,千方百计想创立自己的民族原型,先后推出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服装基本板型。
第四、但也有一些怪现象发生,一些从事服装教育的人出于商业炒作目的,在服装技术方面要么鼓弄玄虚、要么有意复杂化、有意使服装技术显得扑朔迷离,特别是一些个人在招生宣传中采用大肆贬低的手法,贬低一切现行的制板方法,提出一些未经验证的“另类”观点,增加了技术上的混乱。
在服装行业里有“男活”和“女活”之别。一是因为男、女体型有别,穿衣特点有别;二是缘于做工要求不同,工艺设置差异所致。
而在制板方法上当然是男装有男装的方法 ,女装有女装的结构。
第一、男装重用“撇胸”,女装重用“省道”。
“撇胸”是服装纸样前横开领处的偏进量,主要受人体胸部造型的影响,它主要塑造服装胸部的盾形造型,能使服装胸部造型饱满、平服。男体胸部肌肉越发达,“撇胸”量要略为增加,反之要减少。而女体由于乳胸鼓起,胸部中心线(简称“前中”)处并不比乳点处鼓起,所以,如果使用太多的撇胸,服装前门襟处就会很松驰,此时前门襟就会向下松垂,造成前门襟“豁开”的服装弊病。
“省道”是边缘收缩而中心鼓起的一种造型,主要用于塑造立体造型。男体由于胸部比较平整,如果使用省道会使服装前胸出尖不平服,整体造型会受到破坏。而女装使用省道后,胸部呈现立体造型,较好地符合了女子体型特点,能使服装结构严谨、匀称、平服,增强服装的美感。所以有“省道是女装的灵魂”之说。
但不能由此而说男装只能使用“撇胸”和女装只能使用“省道”。
对于胸部特别鼓起的男士,可以加一个领省或胸腰省,对于挺胸体女士,可以考虑使用撇胸。另外,由于服装要容纳内衣,随着内衣厚度的增加,外层的上衣则越来越离开人体,内衣修改和掩饰了人体的轮廓,这时的女体前中心线处被服装垫高,前中心线变长,这时可以使用一定量的撇胸。
第二、男、女服装的基本加放量不同。
男装和女装的基本加放量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要能满足人体正常活动的需要。
人体是一个运动体,运动时骨骼在皮肉下滑动,产生相当大的变形现象,而包裹在外层的服装适应这个变化,与人体必须有一定的活动空隙以满足人体动态扩张的需要。在这个方面,男女有很大的差异。男体一般肌肉强健,皮下脂肪层薄,运动变形性大,着装需要的基本“空隙”相对较大;而女子皮下脂肪层比男子相对要厚,为骨骼的活动变化提供了一定的缓冲,加之肌肉纤细,着装所需要的“空隙”比男子要小得多。空隙大则需要的基本加放量大,反之则小。
二是要能适应男女服装各自的风格特点。
男装要潇洒舒展,女装要温馨可身。典型的男装讲究平直挺括,高雅的女装讲求线条柔美。从这个意义上讲,男女服装各有各的“道”,各有各的要求,男装必须用较大的放松量来体现“平”和“挺”的要求,只有设计充足的加放量才能满足这个要求,而女装采用较小的放松量则显得精干娇美,如果设计得过于宽松,会失去女性的着装风格。
近年来,大家都比较崇尚休闲款式,这是一种反传统的“时尚”。所谓的“反传统”,就是不按照规范要求来做。女装有意设计得肥大宽松仅仅是潮流的驱使,而不是要改写基本要求。
第三、男女服装板型轮廓绘制的异同。
由于男装加放量比较大,服装不贴身,没有必要把服装轮廓做得十分弯曲柔和,而要根据男装的粗犷和宽松平直的风格,在制板中讲究轮廓线条的刚直硬朗,制板中的线条一般要绘制的比较平顺,这样才能呈现男装的大气之美。譬如,合体男装不论怎么合体也不能把收腰量收得太多,合体男装款式的收腰量不能超过16cm。看起来很合体的男西服大多使用12cm以内的收腰量,这和女装是有很大区别的。
而合体女装结构必须极力打造“线条感”,极力突出女性优美的身材,恰当的多做一些收腰处理,采用富有变化的曲线造型,能充分体现女性的气质特点 。
在女装的发展过程中,吸收男西服的造型创制了女西服。许多女装结构在发展中吸收男装款式的一些风格特点,使男女服装在长期的发展中互相融合,互相借鉴,互相促进,男装造型结构比较稳定,而女装则往往可以吸收男装的一些结构特点,在设计中可以夹杂一些男装的风格特色,这样会使女装的结构显得更有特色。
学校网址:www.jindufuzhuang.com